想要弄清楚初中一年级地理要点的小伙伴,快点来瞧瞧吧!下面由智学网我们为你精心筹备了“初中一年级地理要点概括总结”,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得更多的资讯!
初中一年级地理要点概括总结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达成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点:比率尺、方向、图例。
②比率尺种类:线段比率尺、数字比率尺。
③比率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率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率尺。
④地面某个地址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非常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交流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缘由: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国内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国内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一般来讲,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
二者差别: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情况,一般变化不大。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期里的大方情况;同一时刻,不一样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非常大。
1.天气有两个要紧特征: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期里的大方情况;同一时刻,不一样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非常大。
2.气温及其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目前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目前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国内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国内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渐渐减少。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方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渐渐降低。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国内东岸降水多,国内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区域,国内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区域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状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一般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情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区域(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国内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国内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区域(温带国内性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征: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④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纬度地方、海陆地方、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原因。
拓展阅读:中考地理常识记忆办法有什么
1、谐音记忆法
是指把需要记忆的地理常识通过谐音组合到一块,然后联想创造出一种意境的记忆办法。对于难记忆的地理常识使用谐音联想记忆,便于想象,能很大地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收到“记中乐,乐中记”的艺术成效。
2、接近联想记忆法
是依据有的地理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有所接近之处而打造起来的联想记忆办法。通过接近联想能够帮助大家将新、旧常识联系起来,增强常识的凝聚力。如,记忆洋流的分布规律时,在中低纬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想到北半球的反气旋是顺时针方向流动,东西风向怎么样就一清二楚了。
3、类似联想记忆法
是依据地理事物之间在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有类似之处而打造起来的记忆办法。通过类似联想能够帮助大家发现地理事物的共性,强化记忆。如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内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比喻记忆法
是指把所要记忆的地理常识与大家熟悉的'有关常识联系起来完成记忆的办法。科学、准确的比喻记忆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复杂的内容容易化。比如:记忆充气压力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时,可比喻为燕子的季节迁徙。记忆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卫星数最多的行星——土星时,可以将其比作土霸王。
5、聚散联想记忆法
是指运用聚合思维对少量的常识通过联想,根据肯定的规律组合到一块或运用发散思维对同一地理常识,从多方面进行联系的记忆办法。包括聚合联想记忆法和发散联想记忆法,互为逆过程。运用聚散联想记忆法能够帮助学习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思路,打造地理常识的“联想集团”。如有关赤道的常识,可运用发散思维从下列各点进行说明。
6、字头记忆法
是指把一系列地理事物的字头串联起来来完成记忆的办法。如:记忆九大行星距日远近时,可以如此记忆: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7、形象联想记忆法
是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种具体的事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用形象思维加以记忆。形象联想既有益于激起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有益于加深记忆。
8、奇特联想记忆法
是指使用一些离奇古怪的联想办法,把零散的地理常识串到一块在大脑中形成一连串物象的记忆办法。通过奇特联想,能增强常识对大家的吸引力和刺激性,从而使需要记忆的内容深刻地烙在脑海中。
9、对比联想记忆法
是指依据地理事物之间具备明显对立性特征加以联想的记忆办法。通过对比联想,能够帮助大家比较地理事物的差异性,学会各自的特质,增强记忆。如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方中最容易见到的运动形式,其充气压力分布情况、气流情况、天气情况都相反,学习时,仅需精记一种即可。
10、从属联想记忆法
是依据地理事物之间因果、从属、并列等关系增强常识凝聚的联想记忆办法。通过关系联想,引导考虑、理解地理常识彼此之间的关系,使考虑问题有明确的方向,感到有的地理常识多而不杂,杂而不乱,有规律可循。
中考地理学习技巧有什么
一、回看教程
对照地理教程的目录,逐章逐节进行有序回忆,使书本常识在脑海中作一次全方位再现。再对照考试说明中列出的考试范围,检查自己对书本常识学会的状况,逐点进行具体回顾,对需要弄清楚的内容能否复述“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对需要理解的内容,能否说明“为何”;对需要学会的内容,能否了解“应用”。要特别注意,课本中一些基本定义、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在考试题目中是怎么样体现的,以便学会解题思路。比如:剖析区位原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着手;阐述河流的水文特点,包括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
二、回看地图
地图集地理常识、原理、规律与考核形式于一身,学会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文字好记,回头看看地图,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复习办法。
三、回看解题办法
要让学生熟知容易见到的地理考试题目不一样的解题办法,如图示法、排除法、推理法、讨论法、极端假设法等,解决如下几个问题:怎么样准确、全方位、快捷审透考试题目?怎么样挖掘题意,抓准立意与情境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怎么样使答卷规范关键词优化?题干信息的有效选择与转化方法之所在?各种考试题目应答方案?解题程序与拓展的思维递进。解说时应着眼于要点的剖析和整理,告诉学生如何运用已有些常识,如何发现解题条件(隐含的和明显的),使用条件用何种思路、办法解题。
四、回看解题错误
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与疑难、错误作斗争的过程,解决疑难和改进错误的多少决定着学习进步的快慢。考试前有针对性看看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如看过去考卷中错解的题,分清错误种类(常识型、办法型、能力型、心理型)与近年高考考试考试题目的错解剖析等,剖析造成失误重要原因,可以增强防范意识,降低失误,避蹈覆辙。
五、回看社会热门
地理学科的地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使结合社会热门问题及热门地区命题成为高考考试的主旋律,同时也是跨学科综合考试题目的切入点。所以,有必要回头看看一年来的“新闻”。